对中国酒业来说,2022年风高浪急,区域市场与市场、品类竞争与市场需求、产能放大与消费不足等矛盾凸显,产业进入新一轮调整阶段;2022年也危中有机,产区、科技、文化优势愈发凸显,产业积极应对疫情挑战和市场变化,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不平凡的一年值得铭记,本报立足2022年中国酒业的重要事件,梳理十大关键词,记录发展,探寻趋势,期待2023年中国酒业焕新出发。
多项新规颁布实施
2022年,中国酒业迎来了多项新规的颁布及实施。
《白酒工业术语》《饮料酒术语和分类》两项国家标准实施,此后,使用非谷物食用酒精和食品添加剂的酒不能再称为“白酒”,“调香白酒”从“白酒”行列中被剔除,重新定义为“配制酒”。
浓香型白酒新国标实施,该标准对食品添加剂和食用酒精的使用做了更严格细致的限制,同时解决了原2006版40%vol—41%vol的酒精度空隙问题。
清香型白酒新国标发布,该标准更改了清香型白酒的定义、感官要求和理化要求,删除了产品分类和卫生要求。
《白酒质量安全追溯体系规范》行业标准发布,该标准明确了白酒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的具体内容。《瞬时高温灭 菌啤酒及生产规范》团体标准发布并实施,为规范瞬时高温灭 菌啤酒生产填补了标准空白。《酒类电子商务平台销售及配送规范》团体标准发布,该标准对电子商务平台、服务商、酒类零售商等利益相关方提出指导意见,涵盖了合规性、未成年人保护、理性饮酒、教育与培训等内容。
标准化进程加速
标准化水平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对于中国酒业的发展而言,提升标准化水平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在品质升级、产品创新和产业进步的发展新周期,严谨、规范、全 面的标准为中国酒业的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转型注入强劲动力。
回眸2022年,中国酒业标准化建设的作用十分突出。一项项新规的颁布及实施,为中国酒业的前行铺设了更为规范的跑道。只有不断完善标准化技术组织,加强标准化研究,促进先进科技成果向技术标准转化,才能适应“十四五”时期的发展要求,为中国酒业高质量发展赋能。
产区概念热度持续提升
2022年,产区概念热度再升。
各大白酒产区接连推出产业发展规划。贵州省要加强赤水河流域的产区管控和生态保护,要按照”三个一批”推动中小酒企转型升级,建设以茅台酒为引 领的贵州酱香白酒品牌舰队。山西省汾阳市1月的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白酒产业要扩能提质,酒文旅产业要提档升级,重点围绕产区品牌塑造与产区资源整合。产区整顿也在同步进行。贵州省仁怀市政府提出,深入推进“四改两建四提升”,全 面完成酒企改造提升600家以上,全 面完成酒企综合整治600家以上,实施“千企改造”技改项目40个。
葡萄酒主产区地方政府也在加大力度对葡萄酒产业进行扶持。2月,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发布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拟适时修订完善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保护条例等法规,制定出台支持葡萄酒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目标到2025年实现综合产值1000亿元。山东省烟台市将葡萄酒产业链作为全市16个重点产业链之一加快推进,列支4000万元支持葡萄酒产业发展,并于6月末发放首批葡萄酒产业发展资金。新疆昌吉州设立葡萄酒产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重点用于组织推广推介、基地建设补助、品牌扶持补助等。
浙江省绍兴市政府加大对绍兴黄酒节等活动的支持力度,强调擦亮“中国黄酒之都”金名片。7月,21家绍兴黄酒企业组团亮相中国国际酒业博览会,发出“同心合力铸品牌”的绍兴黄酒心声。12月,绍兴市气象局与绍兴黄酒集团联合发布国内首 个 “黄酒酿造气象指数”,用科学的方式讲解气温、湿度等因素对黄酒酿造的影响。
产区之路也是未来之路
酒类主产区地方政府集中资源推动产区发展,全力打造上下游全产业链,制定产业发展目标,为产业发展带来了政策层面的利好,可有效带动产区内酒企抱团发展;制定一系列的规范化要求以及不断提高准入门槛,可整体提升产区内酒企的竞争力,推动酒企沿着高水准的轨道前行,为中国酒业整体健康发展作出有益探索。
集中资源大力支持也好,加强监管严格规范也罢,无不显示了酒类主产区地方政府对产区概念的高度重视。产区之路是中国酒业的未来之路,这一点已毋庸置疑。产区是世界名酒的重要标签,一个更规范、更具有号召力的产区,才能在业内拥有话语权,而做好产区的发展及推广工作,中国酒业才能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阔步前行。
头部企业纷纷换帅
龙头企业的掌舵者变更,历来是业内的热点话题。2022年,多家头部酒企有换帅动作。
1月,洋河换帅,杨卫国任宿迁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江苏洋河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江苏双沟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2月,五粮液换帅,曾从钦为宜宾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宜宾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五粮液换帅后不久,泸州老窖也更换了掌舵者。刘淼接任张良,出任泸州老窖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同时继续兼任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3月,中粮酒业对部分事业部主要负责人进行岗位调整,韩朝武任名庄荟事业部副总经理、党委副书记(主持工作),不再担任长城酒事业部副总经理。
5月,燕京啤酒发布公告称,董事会选举耿超为董事长,出任燕京啤酒新任掌舵人。重庆啤酒2022年则经历了两次重大人事调整。
新舵手引入新思路
正所谓“换人如换刀”,换帅改变的是企业的头脑与思维,相比于局部性、事务性的调整,更换决策者带来的是截然不同的发展路径。而头部酒企换帅,不仅会对当事酒企产生深层次的变化和影响,也将影响全行业的走向,甚至触动行业格局。
白酒行业上一轮的高速发展期已经结束,下一阶段的竞争是巨头之间的竞争,龙头酒企不仅要保持财务数据稳定增长,还要推动产品结构升级,甚至还要实现国际化;啤酒行业市场竞争加剧,龙头酒企不仅要扛住原有的竞争压力,还要与不断增加、自带流量的新品牌抗衡;葡萄酒行业的发展依然面临挑战,龙头酒企不得不继续面对消费者培育困难、消费场景受损等状况……这都是接任者面临的挑战。此外,多家酒企此前均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的战略目标,需要新的掌舵者来实现接力。承担更多责任,也带来了更多希望,新时代新思路的引入,让中国酒业的未来发展值得期待。
酒业掀起扩产潮
2022年,酒业扩产之声几乎贯穿全年。
1月,贵州茅台发布公告称,公司决定投资超过41亿元,实施“十四五”酱香酒习水同民坝一期建设项目,项目建成后可形成系列酒制酒产能约1.2万吨,建设周期为24个月;5月,其发布公告称,决定投资15.87亿元建设中华片区30栋酒库工程项目,所需资金由公司自筹解决,设计总储酒能力约3.68万吨;12月,其再次发布公告称,董事会审议通过茅台酒“十四五”技改建设项目,预计投资超155亿元,项目建设周期为48个月,建成后可新增茅台酒产能1.98万吨/年,储酒能力8.47万吨。五粮液1月发布公告称,根据公司“十四五”战略发展规划,为满足产能增长需求,公司对制曲车间进行扩能改造,项目总投资估算为27.5亿元;5月,在2021年年度股东大会上,五粮液透露,公司将进一步扩能,酿酒产能将由10万吨扩展到20万吨,制曲由10万吨扩展到20万吨,储酒能力扩展到100万吨,磨粉能力扩展到60万吨;11月,五粮液发布公告,涉及产能扩建、厂区建设、人事变动等多项事宜,总投资达115亿元。3月,山西汾酒发布公告称,将投资91亿元建设实施汾酒2030技改原酒储能扩建项目,计划新增年产原酒5.1万吨,建设周期为3年。
产区也在为扩产提供支持。2月,中国清香型白酒核心产区(汾阳)5万吨白酒生产项目开工。泸州、宜宾、仁怀等产区也均支持当地企业产能扩建和技改项目。
啤酒行业也掀起了扩产潮。百威亚太宣布在福建莆田产能1万吨的精酿啤酒工厂正式投产;重庆啤酒日前宣布将追加投资,总投资近30亿元在广东佛山新建生产基地;燕京啤酒与青岛啤酒披露了多项建厂和改造工程;珠江啤酒总投资7.3亿元的扩建工程正在推进。
扩产以备高端市场之争
高品质白酒作为极度稀缺的资源,不足我国白酒产量的1%,白酒消费仍处于一个“长期不缺酒,但长期缺好酒”的时代;中高端啤酒销量占比逐年扩大,国内啤酒市场呈现“量缩价升”的存量竞争态势,行业增长主要来自高端化。
当优质产能成为稀缺资源、高端化成为发展趋势时,酒企做出的回应便是扩产。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钟情于好酒,好酒的重点在品质,而产能恰恰是酒企品质控制的基石。白酒企业有了足够的产能,才能做到“优中选优”,才能做好高品质基酒的储备,满足酒体勾调的需要,支撑产品结构升级和产品高溢价;啤酒企业新建生产基地,才能利用品牌优势、品质优势、区位优势,扩大高端产品产能的占比,支撑企业未来在次高端、高端市场中新产品的推出,推动产品结构升级。
值得注意的是,高端产品需要具备高品质、满足部分个性化需求等条件,而扩产只是打造高端产品基础的一步,并非全部条件,也不是全无隐忧。对于酒企而言,产能扩张可能带来资金周转和负债率等方面的压力,如果不考虑终端以及渠道承受能力盲目扩产,部分中小酒企较难消化产能提升带来的负面影响;对于行业而言,酒企扎堆扩产,可能会形成非理性的供给冲击,导致市场供求失衡,终多数新增产能可能沦为泡沫。高端化发展是一个长期过程,而不是一个短暂的行业目标,未来仍有很长的路要走,酒企还是应该量力而行,不可盲目扩产。
绘制低碳环保路线图
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是当今时代产业变革的方向,2022年,中国酒业积极开拓“碳寻”之路。
中国酒业协会牵头制订《白酒企业温室气体核算方法及报告标准》《白酒产品碳足迹评价标准》两项团体标准。分别对白酒企业温室气体和白酒产品碳排放的内容进行明确限定和规范,对促进传统白酒行业响应绿色低碳发展的时代需求,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具有重要意义。
酒企也纷纷绘制低碳环保路线图。贵州茅台董事会审议通过茅台酒“十四五”技改建设项目,该项目将遵循绿色环保的理念,着力打造生态化、组团化、人性化、集约化、标准化、地域化、长寿化、智慧化、低碳化园区,实施保护性开发,促进企业“双碳”目标实现,生态效益突出。五粮液规划,到2025年五粮液产业园区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将提升至50%,碳排放强度下降30%,综合能耗、冷却水循环利用率达到清洁生产一级水平。在11月举办的APEC工商咨询理事会(ABAC)可持续工作组会议上,2022“可持续中国产业发展行动”年度报告《超越净零碳》发布,五粮液成为入选报告案例中的酒企。汾酒党委书记、董事长袁清茂提出,汾酒将以“智能化、场景化、低碳化”为方向,展现“诗酒天下第 一村”的世界酒乡独特魅力。辽宁省锦州市政府与百威亚太签署了“碳中和啤酒厂”和“啤酒废水碳源外送”协议。截至目前,百威中国已有4家工厂(资阳、佛山、昆明、锦州)实现了100可再生电力酿造。嘉士伯集团启动新的ESG(环境、社会和治理)计划,制定嘉士伯到2040年实现啤酒从大麦到消费者全价值链净零碳排放的路线图。其中,2030年要实现全 球产品组合中有35%低醇和无醇啤酒,并在高水风险地区的啤酒厂实现100的水回馈。
“双碳”战略成酒业发展核心战略
“双碳”战略是酒业发展的核心战略。一方面,保护自然生态,才能保护酿酒微生态,“双碳”目标的实现与自然生态和酿酒微生态的极 致表达高度契合,是酒业未来发展的明确方向;另一方面,低碳、绿色发展是酒业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积极作为、主动作为,是顺应技术进步趋势、加快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践行“双碳”战略,是酒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表现。
下一步,酒业要坚持走绿色生态酿造之路,建设酒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环境;积极与各酿酒主要产区地方政府协调配合,开展产区的自然生态、酿酒微生态的相关研究,避免对自然生态的过度开发;要通过导入中国酿酒产业院士团队增加科研力量,与高校院所及科研机构合作,加强对自然生态与酿酒微生态体系的研究……只有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只有不断适应并追上新旧动能的转换,产业才能发展。(来源:中国食品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