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由中国酒业协会主办,宜宾市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四川省商务厅、五粮液集团公司承办的“第二十七届中国国际名酒博览会”在中国酒都宜宾开幕。酒博会期间,中酒协发布《世界优质白酒产区高质量发展宜宾宣言》,并举办以“聚势·启新·共赢”为主题的2023首届世界优质白酒产区高质量发展大会。
“香型”即将落幕,“产区”冉冉升起。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宋书玉在会上做出如是判断。他指出,产业发展的趋势显示,当前白酒产业由“品类”向“产区”过渡发展的路径已经非常明确,产区化的浪潮正在将白酒产业发展推向新阶段与新高度。
而四川则是白酒产区发展的的佳实践者。在此会议期间,宜宾副市长、宜宾高新区党工委书记薛庆,泸州市副市长杨长缨,德阳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德阳市酒业专班主任廖凯分别就产区发展与规划做分享。酒业家了解到,今年,宜宾、泸州、德阳三大产区1-10月营收合计逾2756亿元,已超2022年营收总额的三分之一。在“十四五”关键节点上,擎起产区高质量发展大旗的三大产区,无疑交出一份漂亮的成绩单。
地处川、滇、黔三省结合部的宜宾,拥有4000多年酿酒史,被称为“中国白酒之都”。2022年,宜宾以不到白酒行业十二分之一的产量,支撑了白酒行业四分之一的营收、六分之一的利润。无论是在四川还是全中国的白酒版图上,宜宾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优质白酒是宜宾特色优势产业的闪亮名片,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和文化底蕴,孕育出中国白酒龙头企业、浓香型白酒典型代表五粮液集团,及四川酒茶集团、叙府酒业、永乐古窖、今良造等一批白酒企业。
2021年,站在“十四五”的新起点上,宜宾市提出白酒产业的新征程:打造长江“零公里”优酿酒生态圈,加速构建以五粮液产业园区为核心区域,以翠屏区、南溪区、叙州区、江安县、长宁县等为多点的“一核多点、强链成圈”新格局。
如今,这一目标正逐步实现。据薛庆介绍,宜宾已聚集培育48户规上白酒企业、280余户中小酿酒企业、130余户配套企业,构建起集“原粮种植、研发设计、生产储存、品牌包装、会议会展、文化旅游”为一体的优质白酒产业集群。
而在五粮液,宜宾白酒产业各项指标继续在保持水平。薛庆透露,2023年1-10月,全市白酒营收1496.9亿元,占29.76%;利润343.8亿元,占18.7%,白酒产业营收、利润均实现双位数增长。
如今,宜宾市仍在着力推进宜宾浓香型白酒产区品牌建设,增加产区度、辐射度、美誉度的提升。
根据宜宾市政府办印发的《宜宾市白酒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宜宾市正以打造“世界优质浓香白酒主产区”为宜宾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定位落实“1338”总体发展部署。
根据《规划》,到2025年,宜宾将实现白酒产量突破100万千升,白酒营业收入、利润总额翻番,分别突破2000亿元、600亿元。
届时,宜宾将基本形成白酒企业梯次化发展新格局:五粮液股份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翻倍、超过1000亿元;五粮液集团公司争创世界500强;四川酒茶集团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00亿元;培育5户超50亿元企业(翠屏、南溪、叙州等每个区至少1户),以及一批十亿元级、亿元级企业。
在中国的白酒地理版图上,泸州是浓香型白酒的发源地,酿酒历史悠久,拥有从明朝万历年间起不间断酿造的“1573国宝窖池群”;泸州也是唯1的浓香型和酱香型白酒佳原产地叠合的地区,拥有泸州老窖和郎酒两大中国名酒品牌。
优越的生态优势中,泸州市形成了以泸州老窖“双品牌、三品系、大单品”和以郎酒“酱香高端,两香双优”为,仙潭、玉蝉、三溪等“川酒小金花”和131户规模以上酒类企业竞相绽放的高、中、低多层次品牌体系。
白酒作为泸州的传统优势支柱产业,为扬优势、补短板,泸州市曾在“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将以“6个100亿”项目为抓手,实现白酒产业的“六个打造”:即打造世界1流的白酒产区、打造世界1流的白酒产业园区、打造白酒企业集群、打造优质白酒原产地、打造优质白酒品牌集聚区、打造白酒绿色发展示范区,抢占未来白酒产业发展制高点。
而泸州的千亿级白酒产区目标已然实现。据杨长缨介绍,今年1-10月,泸州市酒类产业实现营业收入1100亿元,利润总额225.9亿元。预计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320亿元,利润总额300亿元。
为推动白酒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泸州市聚焦顶层设计,规划了白酒产业集群新格局,大力推动三个核心区(即长江带的优质浓香核心区、赤水河的优质酱香核心区和沱江带优质原酒核心区)建设;并于2023年,陆续出台《泸州市加快建成优质白酒产业集群十条政策措施》《关于进一步促进泸州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扶持政策,给予酒类企业大力支持,着力营造政策鲜明、便捷的营商环境。
有名优头部酒企的支撑,有当地政府部门及行业协会的推动支持,泸州市酒类产业链体系正在不断壮大,泸州打造世界1流产区的路径也逐渐清晰。
根据2022年发布的《泸州市“十四五”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到2025年,泸州规划全市白酒营业收入达到1500亿元、力争2000亿元,利润总额达到300亿元,税收超过200亿元。
在首届世界优质白酒产区高质量发展大会现场,杨长缨再次展现实现这一目标的信心:“我市正朝着建成优质白酒产业集群砥砺奋进。(预计)到2025年,全市酒类产业链营业收入将超过2000亿元,利润总额达400亿元。”
德阳产区是川酒传统四大产区之一。德阳市作为距成都近的地级市,是成都都市圈千亿白酒产业集群主阵地,也是实现“川酒振兴”的重要阵地之一。
然而,川酒核心产区强者环伺,与宜宾、泸州产区相比,“川酒探花”德阳产区在白酒产能规模、高端化、品牌化、标准化方面仍有差距。曾有业内人士表示,相较川酒其他核心产区,德阳产区的文化实践略显不足。而产区发展“要在众多的文化资源中,找到的那颗星,或者集地域文化之大成,提炼一个核心的文化概念”。
不是每个白酒产区都有名优酒企和历史文化沉淀,而德阳正手握这两个优势资源——“六朵金花”之一的剑南春,以及被誉为“长江文明之源”的三星堆遗址。于是,打造“具有历史文化的浓香型白酒”品牌,着力提升德阳酒度和影响力,也成为近年来德阳产区发展的发力方向。
一方面加快打造德阳产区的白酒集群,发挥龙头企业剑南春的带动作用,加大对骨干企业金雁、东圣培育力度,支持杜甫、凤凰等腰部酒企以酒旅融合、酒庄酒、地产酒等为方向特色差异化发展,打造“1+2+N”的品牌矩阵;另一方面,积极探索“白酒+”融合发展“新表达”,探索“白酒+旅游”“白酒+商贸”“白酒+文化”等“酒+N”融合发展模式,深度挖掘德阳特色文化内涵,将剑南春大唐国酒文化和三星堆酒文化转化为竞争优势。
廖凯介绍,当前,德阳市正围绕经济总量“重返前三”的发展目标,成立白酒产业发展专班,大力推动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打造具有竞争力的白酒优势产区。
“全市现有白酒产业规上企业24家,去年实现白酒产量16.3万千升。今年1-10月,全市白酒产业营业收入159.9亿元、同比增长28.7%,(预计)全年有望突破240亿元。”廖凯表示。
对于产区的未来发展,德阳市也在今年发布的《德阳市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2023—2027)》中,指明了发展路线:到2027年,德阳全市白酒产业营业收入实现“三个翻番”,达到800亿元。到2035年,德阳市白酒产业品牌效应突出,标准体系完善,白酒初步实现产业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力争建成名酒产区,市场竞争力明显提升,德阳白酒畅销国内外。
“中国白酒已进入从量到质的转型升级关键时期,面临消费提质升级、新旧动能转换、市场持续承压等压力和挑战,产区协作势在必行。”大会上,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冯锦花表示。
事实上,四川省政府已于近日出台了《关于支持宜宾泸州组团建设川南省域经济副中心的意见》,作出“增强优质白酒产业竞争力”的部署,并提出到2027年,宜宾泸州组团建设川南省域经济副中心取得明显成效,对全省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有效发挥;经济综合实力整体跃升,两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万亿元左右、占全省的比重进一步提高,年均增速比全省高1个百分点以上等发展目标。
“川酒也期盼着加强与重点产区、重点企业之间的协作交流。坚持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共同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白酒高质量发展之路。”冯锦花说。
纵观世界酒类产业的发展,“产区”是消费者对产品品质认知的重要判断依据之一。优势产区是优势品牌、优势企业的集中承载,是名酒价值的佳依托,也是集地理、生态、品质、特色等优势于一身的产业发展命脉。
2023年,酒业的周期性、结构性矛盾交织,总需求不足的矛盾凸显,呈现出市场份额集中化、品牌竞争白热化、价格竞争激烈化、产区发展规模化等特征。但是纵观全年,名酒企业仍显示出了穿越周期的强大定力,名酒产区的价值逐渐绽放,产业集群化发展日益凸显。
宋书玉认为,白酒产业仍处于长周期韧性发展阶段、仍驶于高质量发展的主航道。然而,未来3到5年的产业结构性调整势在必行,在经济复苏期和产业调整期交织的节点,如何把握机遇,应对挑战,将成为每个名酒产区都需要重点关注和研究的课题。(来源:酒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