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丰谷酒业“拼经济、开门红”“拼状态、比实绩”的2025年首季开门红奋战中,有一支名为“丰谷叉车团队”的后勤保 障力量正以精准高 效的作业,在库房与货车间演绎着一场场“工业芭蕾”。
继首月营业收入实现同比增长82.14%后,丰谷酒业再接再厉、全 面发力,向第 一季开门红高 效进发。正是丰谷叉车工匠们行云流水的操作,成功将数十个库房间的成品酒精准调度,既保 障了生产基地与销售网络的供应链稳定,更是“厂商命运共同体”理念下不可或缺的协奏曲,成为高 效支撑企业产能提升与市场扩张的重要基石。
去年10月28日,第六届绵阳市职业技能大赛在绵阳市公共实训基地拉开帷幕。在参赛的丰谷叉车队伍中,陈建华操控着三吨重的叉车,以毫米级精度叉运四角放置着空水瓶的托盘,穿梭在‘S’线的赛道上犹如‘走钢丝’,全场屏息——这一刻,叉齿与托盘的每一次触碰,都折射出“丰谷工匠”对极 致的追求。终,丰谷酒业两名参赛选手陈建华、熊前卫在《叉车司机》项目中分获全市亚军与第五名,用钢铁与匠心奏响“技能绵阳”的时代强音。
以赛砺剑:在实战中淬炼“毫米级”标准
丰谷酒业的叉车工匠们早已习惯将赛场视作战场。在此次大赛“极限搬运”环节中,陈建华需在3分钟内完成四只角放着易拉罐的托盘,精准堆叠五层,货叉升降误差不得超过3厘米。这种对精度的苛求,源自企业仓储车间日复一日的严苛训练——在丰谷成品库,叉车工匠必须确保货叉停驻时误差只在毫厘之间,自2011年加入叉车队伍以来,陈建华将这种“毫米级”标准刻入职业基因。在2023年科技城技能大赛中,他使用“盲区镜像定位装卸法”,仅凭反光镜完成全盲区精准入库;2024年备赛期间,他带领团队艰苦训练,常常练到夜深人静。正如市人社局评委感叹:“这不是机械操作,而是人车合一的艺术。”
传承创新:三代工匠的技艺接力
丰谷叉车团队的荣耀绝非一人之功。从2017年李丹、张洪在绵阳市财贸系统竞赛中包揽二等奖,到2023年陈建华夺得、郑明鹏斩获季军,再到2024年陈建华获得第二名,这支队伍用数十年时间构建起独特的“传帮带”体系:新员工上岗首日需完成“九曲回廊”障碍挑战,在仅比叉车宽10厘米的通道中磨练心性;老师傅们将数十年经验凝练成《丰谷叉车十二诀》,从“起步缓如抽丝”到“定位稳若磐石”,每句口诀都是千锤百炼的智慧结晶。
更令人瞩目的是他们对传统技艺的革新。郑明建设计的“巷道直角转弯法”、“托盘穿梭定位法”。这些源自生产一 线的“土法创新”,先后让他自己和带领的团队荣获“优 秀基层管理者”和“先进班组”工人先锋号”等殊荣,让工业车辆在传统产业焕发出智慧锋芒。
匠心育才:构建技能生态新范式
在丰谷酒业,“叉车工匠”不仅是岗位名称,更是一个被系统赋能的成长体系。企业每年在特种设备上都会投入巨资,以此来构建“基础培训-技能比武-大赛选拔”三级进阶机制,将“‘S’线绕桩”“酒瓶叠罗汉”等绝技融入标准化课程。正如参赛选手熊前卫所言:“在丰谷,每辆叉车都是移动的讲台,每位老师傅都是行走的教科书。”
他们的身影不仅活跃在仓储车间,更是深入急难险重的工作中。无论是2008年“5·12”汶川地震企业自救,还是2010年“4·14”玉树地震救援中,丰谷叉车团队都发挥着自身“乾坤大挪移”的本领,连夜搬运各类物资驰援灾区,用精湛技艺筑牢物资运输“生命线”。
向新而行:以工匠精神酿造时代芬芳
对于这支荣誉之师而言,奖杯既是终点更是起点。随着“智慧丰谷”工程打造,企业将斥巨资建设智能立体仓库,丰谷叉车工匠们将再次开始研习AGV协同作业、数字孪生系统等新技术,在“人机共舞”的新赛道中继续领跑。
从酒香氤氲的车间到高手云集的赛场,丰谷叉车工匠们用数十年时光证明:真正的工匠精神,既在毫厘之间的执着,更在代际传承的坚守;既有传统技艺的温度,亦拥抱智能时代的浪潮。当他们的货叉继续在新时代的坐标上刻写精度,这支“叉尖上的铁军”正为“中国酿造”注入全新的技能内涵——以匠心守护品质,用技能定义未来!(来源:低醉丰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