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府宴酒业位于儒家文化发祥地,山东济宁。是第二代酒业发展浪潮的代表性品牌,鲁酒先锋,曾位列酒业四强。进入新时代的孔府宴,锐意进取,结合技术优势、区域优势,微山湖十万亩野生红莲及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鱼台大米的原产地优势、大量陈储老酒优势,创新推出“荷香型”酒,出色的低醉酒度、悦饮感受和健康体验,受到消费者深度认可。坚持“品牌再造、品质跨越、品类革新、品味升华”的四品突围发展道路,连续荣获山东省首届“省长杯”工业设计大赛奖、酒业协会“青酌奖”、“欢伯奖”、布鲁塞尔国际烈性酒大赛金奖、2020国际烈酒大赛大金奖等,连续4年获山东省质量感官金奖。现由国资济宁经发投资集团公司全资控股,市属国有企业。
以上文字是对孔府宴2011-2020年的发展历程做了一个大体概述。
孔府宴自1975年建厂以来,自今已有40多年的发展历程。孔府宴的辉煌历程无不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孔府宴人拼搏进取。
说起孔府宴,不得不说一说孔府宴与孔府的密切关系。在此要特别感谢孔府宴的老前辈--刘荣玉老师,刘老师翻阅了大量的典籍,查阅了《鱼台县志》,查阅了《论语》等资料。终于找到了与“根源”有关的线索。以下文字出自刘荣玉老师的文稿——
《鱼台县志》中,的确有关于“子路问津”的记载:“桀溺里——在相里集南,相传子路问津处也。其地为济水经流之地,金时为两京通衢,名问津渡口,有桥名问津桥,有庵名沮溺庵……有亭名问津亭,亭中有碑载夫子适陈、蔡事,书为名贤笔,过客往往珍收墨刻,后经黄水冲决,亭碑俱深没泥淖,求不可得。庵亦废,仅有桥碑录入艺文……”
由此可见,当年孔子周游列国,就地理方位而言,由“鲁(今曲阜)”往“陈、蔡(今属河南)”途经“棠邑(今鱼台县)”,遇水(“济水经流之地”)问寻渡口,也是符合史实的,因“棠”是必经之地。
关于“子路问津”,在《论语·微子》中亦有记载,子路问津于长沮、桀溺,也说明确有其实。不过《论语》中所记,则是从不同的角度,通过“问津”阐述一种观点而已。虽无具体地点,但与《鱼台县志》中的记载也是相吻合的。
《鱼台县志》中所记载的“子路问津”处,应该是真实的,毫无疑义的。既然孔子曾经途经棠地,因遇雨、遇水,在此短住,受到热心好客的农人、酒家盛情款待,亦是极有可能的事,也是人之常情。于是,在我的脑海里,渐渐浮现出一幅画面:酒坊主人和孔子师徒开怀畅饮图。毋庸推断,“孔府宴酒”的渊源便在于此了。于是,便写出了如下的故事:
孔府宴酒的历史渊源
相传,孔子周游列国,由鲁去往陈、蔡,途经棠地,遇雨,河水暴涨,旋流湍急,却不见舟楫可渡。孔子仰天长叹,如之奈何?
待雨歇云散,已是夕阳下沉之时。孔子命子路打探渡口,找寻舟船。
子路沿水岸于泥泞中跋涉,踽踽而行。正值忧郁感叹之间,忽有微风徐徐,随之一缕浓郁的酒香,扑鼻而来。子路忧郁渐释,循香而行。但见不远处,树木浓密苍翠之中,隐隐显现几座茅屋农舍,原来是一村庄。
子路向着村庄而行,行至村头,见一高杆直立,高杆之端,挂一斗大的“酒”字,此乃一座酒坊。柴门篱院中,弥漫着浓浓的白雾,满院充溢着幽幽醇香。子路敲门唱喏,蒸房中走出一长者,与子路施礼相见,并将子路迎至正房安坐。
子路向酒坊主人告知身份,说明来意。酒坊主人久闻孔子大名,且崇尚诗书礼乐,闻孔子驾到,大喜过望,遂再次向子路施礼,并即刻请子路带其谒见孔子。
酒坊主人将孔子师徒一行恭迎家中,以上宾待之。命家人置办菜肴,抱出窖藏多年的自酿老酒。开启酒坛,醇香四溢,令人顿生欲醉欲仙之感。孔子师徒无不连连赞叹,好酒好酒!孔子小口慢饮,细细品味。赞曰:酒香醇厚,沁人心脾,回味悠长,乃酒中上品也!
酒坊主人向孔子一边敬酒,一边求教诗礼;孔子则诲人不倦,侃侃而谈。宾主很是投缘,开怀畅饮,直至更深夜静,方尽兴入眠。
翌日,孔子告别,酒坊主人以两坛陈年老酒相赠,亲自送至渡口,招呼船家,并付了船资,将人与车马分次送至彼岸,双方抱拳、挥手,依依惜别。
此后多年,每逢佳节,酒坊主人亲自驾车载酒,赶赴孔子府中,敬赠予孔子。于是,后来孔府中每每宴请宾客,便用此酒。
孔府宴酒,由此得名!
鱼台历史悠久,有着古老丰厚的文化积淀。鱼台的酿酒业,根之深,历史之悠远,并与孔子结缘。由此可以推断,“孔府宴”的根,早已扎在2500年前。深厚的文化根基,足以令鱼台人民引以为傲。
孔子,乃至圣先师;孔府,乃天下一府第;“孔府宴”,乃天下至高文圣之宴席;因此,也只有“喝孔府宴酒”,方可配“做天下文章”之佳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