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四特天工酒文化馆开业盛典暨天工1988新品上市发布会在江西樟树成功举办。
四特酒新品天工1988,既是四特酒致敬经典岁月的又一扛鼎之作,也是四特酒天工系列产品的再一次拓展与延伸,彰显了四特酒进无止境的品质追求。
1 “古今结合、天工1988!”
《天工开物》初刊于1637年(明崇祯十年),是世界上第1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有人也称它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作者是明朝科学家宋应星。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做酒的方法”正是《天工开物》中的重要一章!
据悉,明代科学家宋应星初刊于1637年的《天工开物》中就曾传承和沿袭“清江土烧”工艺。百年来,经过历代酿酒师的传承与优化,成就了如今四特酒总结出的“续渣混蒸,三进四出”酿造法,并列入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天工1988正是沿袭了这一被称为“活化石”的古法酿造工艺,在取其精华、承其精髓的基础上,采用“12353”的生产工艺,终呈现出兼具高品质、稀缺性与高价值的珍稀产品。
古今结合、铸就佳酿!在“12353”的传统工艺中,关键的就是坚持手工酿造、因时而造……
“1”是一种原料,即整粒赣鄱稻米,不浸泡,不粉碎,固态发酵;“2”是两种窖池材料,酿酒窖池四壁由龙虎山丹霞地貌红褚条石垒砌而成,窖底铺放优质窖泥;“3”指的是3种大曲原料,即面粉、麦麸、酒糟(丢糟);“5”代表5轮次发酵,每一轮次投粮的量和发酵的天数都有所不同;后一个“3”是3层次摘酒,分为上、中、下三层取酒,每个层次的酒分别入库贮存。
值得一提的是,古艺、今法结合的基础上,天工1988还是老酒的代名词,选用6年以上坛贮基酒为基础,15年陶坛老酒为辅,30年稀缺老酒调味,酒体呈现出微黄透明的颜色,“清香醇纯,回味无穷”的口感。
另据四特酒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赖秀煌介绍,四特酒天工系列都是由“酿酒大师手工班”匠心酿造而得的臻品,出酒率不到三成,滴滴凝练粮食精华。四特技术团队从设计研究、反复验证到成品上市,历时10余载。
2“特香魅力,共赏!”
天工1988发布盛典上,江西省酒类流通协阙英才上台致开幕词,他提到,四特酒作为江西的一张名片,是中国酒文化的传承者,是中国十二大香型之一——特香型,本次天工酒文化馆开业暨天工1988上市,不仅体现了四特酒的文化底蕴、历史传承,更给江西的酒业带来了不一样的辉煌。
众所周知,2023年以来,库存高、价格倒挂成为白酒行业目前面临的大难题。根据《2023中国白酒市场中期研究报告》显示,超50%的受访酒行业从业者认为上半年市场遇冷,整体渠道库存仍处高位。白酒产业已经由增量发展时代进入到存量竞争时代。
存量竞争的市场背景下,不论是性品牌或区域名酒都需要布局中高端市场,来提升企业品牌形象与营业收入。作为江西省龙头酒企的四特酒自然是“勇于争高”的一员,而其布局高端市场的“**”正是包括天工1988在内的天工系列……
同时拥有《天工开物》造物风采与特香型白酒典型风格特征的高端老酒产品——四特酒天工系列。
“天工1952”与“天工1972”均是四特酒为迎合市场“老酒热”,致敬经典岁月所推出的产品,而1952年是四特酒的前身国营樟树酒厂成立的年份,在20年后的1972年,四特酒喜获“酒中佳品,味道独特”的赞誉,逐步从江西走向了。
1988年,“三型具备犹不靠”特香型风格首确,四特酒自此成为了“中国特香型白酒”,逐步从江西走向。而这,正是天工1988的历史背景、文化根基。
每一款天工系列的上市,都承载着独特的历史文化内涵,大限度满足了消费者的精神需求。同时,“古今结合的工艺,精选老酒的酿造”也为天工系列的品质作出了。可以预见的是,这些彰显着“特香魅力”的好酒、老酒,将在化推广过程中获得越来越多消费者的肯定。(来源: 卖酒狼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