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重阳下沙季,头部酱酒企业“扩产能”成为了行业关注的热词。
获悉:近期,贵州珍酒宣布投产3.5万吨,新增酿酒产能1.4万吨;郎酒官宣6万吨酱香郎酒重阳投产,关注度拉满;国台新增产能7000吨,年总投产达到17000吨。
尽管有部分酒企未官宣下沙的体量,但从公开的信息来看,2022年上半年,贵州茅台完成茅台酒基酒产量4.25万吨,系列酒基酒产量 1.70万吨;习酒已有产能4万吨+“十四五”技改第1期新增1.8万吨产能,届时总计5.8万吨产能;贵州金沙窖酒酒业3万吨酱香型白酒扩建项目一期工程5000吨基酒扩能已竣工投用,得益于此,金沙酒业的产能从1.9万吨提升到了2.4万吨......
酱酒行业周期中,作为行业基本盘和风向标的头部酱酒企业争先恐后打响扩能赛,是否意味着降温中的“酱酒热”将掉头向上?随着产能释放,未来5年酱酒格局生出什么变化?
在酱酒行业里,吨位决定地位。从重阳节主流酱酒企业的投产量以及未来5年的规划产能,我们基本可以较为清晰地预判未来主流酱酒企业的产能竞争轮廓。
刚刚过去的重阳节,头部、主流酱酒企业争相打响产能扩容赛。据贵州日报报道,贵州全省白酒产业目前建成投产项目48个,新增产能7.9万千升;另有137个项目正在加快建设,为建设重要的白酒生产基地提供强力支撑。
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下沙季,酱香白酒行业排名前10位的企业今年投产量比上一年度同比增加19.1%,酱酒头部企业稳产扩能,品类高质量发展。
了解到,国庆前夕,贵州珍酒开启重阳下沙,并宣布投产3.5万吨。而在2020年,珍酒产量首次突破1万吨,2021年投产2.1万吨,今年投产3.5万吨,意味着珍酒今年新增酿酒产能1.4万吨。按照规划,珍酒未来的基酒产能将达到10万吨、储量40万吨。
同日,2022郎酒重阳下沙大典在郎酒吴家沟天元广场举行。郎酒宣布,郎酒二郎滩、黄金坝、两河口、吴家沟、盘龙湾五大核心生态酿酒区投产,6万吨酱香郎酒投产。
另据郎酒方面的消息,今年郎酒酱酒产量4.5万吨,储量达18万吨。同时,酱香郎酒将在2023年迎来6万吨历史上高产量。预计到2026年,郎酒不同年份基酒储量将达到30万吨。
除了官宣产能,本次重阳大典之上,郎酒集团汪俊林董事长现场公布:“预计今年销售回款200亿左右,上缴税款超过50亿。”
另一个有望撞线200亿的是习酒。今年6月16日,习酒宣布销售已突破100亿元,有行业观察人士称,半年营收破百亿习酒有望在今年进入“200亿俱乐部”。
尽管全力冲刺200亿目标的习酒,并未公布今年下沙体量,但一直以来,习酒扩产的脚步始终未停止。2016年,习酒突破2万吨。2018年,习酒开工建设1.9万吨酱香酒及配套项目,并在次年突破3.5万吨。2020年,习酒产能达到4万吨。目前,习酒“十四五”技改第1期1.8万吨新产能及配套项目正在建设中。按照规划,到2026年习酒的产能也将达到10万吨。
含税销售额在2021年首度突破百亿的国台,今年也加入扩能大军行列。2023年度生产周期内,国台三个生产基地同时新增投产6个智能酿酒车间,新增产能7000吨,年总投产17000吨,均创下国台历史新高,实现国台下沙投产总量的大跨越。
作为酱酒行业的“定海神针”,茅台产能具有标杆性意义。茅台产能首次在2003年突破1万吨,2008年突破2万吨,2011年破3万吨,2017年超4万吨,2021年茅台酒产量达5.6万吨。
按照遵义市政府的“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了三个10万吨”即:支持茅台集团形成茅台酒产能达10万吨、茅台系列酒产能达10万吨、习酒产能达10万吨。
为此,茅台正在茅台镇中华片区的上游太平村,已经在推进3.5万吨的扩产计划。按照规划,2024年茅台在太平村将增加2万吨产能;到2026年,太平村3.5万吨产能将全部完成。不出意外,五年内茅台两个10万吨的目标大概率能实现。
据了解,茅台酱香系列酒3万吨技改工程项目预计在今年年底完成建设。新增的3万吨产能今年年内投产,加上原有产能2.6万吨,2023年茅台系列酒产量超过5.6万吨将是大概率事件。
在茅台酒方面,自去年开始产能便达到了5.6万吨,所以到2023年,茅台股份有望实现“双5.6万吨”产能,茅台酒+酱香系列酒总产能将接近12万吨。
在金沙产区方面,今年2月,贵州金沙窖酒酒业3万吨酱香型白酒扩建项目正式开工。在2021年10月时,该项目的一期工程5000吨基酒扩能已竣工投用,使得金沙酒业的产能从1.9万吨提升到了2.4万吨,成为头部酱酒的有力竞争者。
资深酱酒专家、权图酱酒工作室首席专家权图认为,产能是底层逻辑,品牌决定了企业营收能力。从产能角度来看,茅台、茅台系列酒、习酒、郎酒、珍酒均提出了十万吨的规划,“5个十万吨”的规划将奠定未来的头部酱酒发展的格局,除了茅台外,习酒、郎酒、珍酒、国台、金沙都将是酱酒top5的有力角逐者。
“过去我们提酱酒525的法则,即5000吨是企业布局的基础,主流酱酒企业产能要达到2万吨,酱酒头部企业是5万吨。但随着这波集体扩产,未来主流酱酒企业的门槛将提高到3万吨。总的来讲,酱酒产能稀缺的局面在未来十年会得到基本缓解。”权图认为。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头部酱酒企业在扩产外,二、三线酱酒企业也在加入到了扩能大军之中。
2022-2023年度,仁怀酱酒集团计划生产基酒1.2万吨;
金酱酒谷制酒车间下沙投产,新增2000吨后金酱产能将突破8000吨;
10月9日,夜郎古举办了“首届中国夜郎古酒晚熟文化节”,并宣布夜郎古酒高车万吨酿酒区的投产。目前,夜郎古酒业年酿酒产能已达8000吨,在酱酒阵营中占据了优势。二期工程完成后,夜郎古酒将实现年产量20000吨的综合体量;
2021年,贵州安酒已投粮2.4万吨。有消息人士向酒业家表示,安酒今年的下沙量只增不减。据悉,贵州安酒在习水产区的土城镇投资“安酒赤水酒谷”,建成后将实现年产3万吨大曲酱香制酒;
湖南湘窖酒业有限公司2万吨酱酒扩建项目正在加快建设。酱酒扩能,已经成为了各级阵营中企业的共识。
权图认为,从下沙量来看,钓鱼台、安酒、夜郎古、金酱、酣客君丰、丹泉、仙潭、武陵、肆拾玖坊、衡昌烧坊、龟仙洞等,都有资格参与酱酒前十的角逐,酱酒内部竞争呈现白热化状态。除了走规模化的大流通之路外,500-1000吨的酱酒企业走高端小众品牌的精品酒庄路线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
众所周知,从去年开始,酱酒行业迎来调整期。在此背景下的头部酱酒企业扩容,有何考量?将释放出哪些信号?降温中的“酱酒热”将掉头向上?我们来听听业内人士的分析。
“今年酱酒市场是有回落的,但它和2012年白酒行业调整完全不一样。2012年时,整个宏观面和消费面没有问题,是整个酒行业自身出了问题。但这一轮调整,是白酒行业相对较景气,宏观消费却表现疲软。从头部企业的三季度报来看,白酒行业整体是规模性盈利的,且行业增速保持在两位数。”权图认为,酱酒存在的问题,是去年厂家出货较多、消费端出货较慢,大量的货尤其贴牌、买断产品堵塞在渠道上。同时,由于去年的供求关系导致了酒价虚高,进而影响消费端的培育。
“现在整个实体经济中,白酒相对是非常景气的,其中酱酒的成长性和未来的空间也是非常确定的。”权图表示,看酱酒赛道行不行,除了原来底层逻辑以外,比如品质升级、茅台带动、价格认知、资本推动这4个底层逻辑要素外,还有2个维度:第1个就是消费端,即喝酱酒的人是越来越多还是越来越少?第二个是投资端,产业资本涌入的多还是少?很明显,酱酒的这两个维度都呈上升趋势。
“消费是拉力,资本是推力,目前酱酒存在的渠道、价格泡沫的问题,都是可通过时间来化解。”业内资深人士认为。
“酱酒赛道(已经)很宽了,成长性(也)很好。在告别了鸡犬升天的酱酒上半场,未来3-5年的中场期,酱酒将迎来品牌分化,典型的就是越大的资本越往头部企业靠,越小的企业到后期投资乏力,这是头部酱酒企业集体扩产能的底层逻辑。”权图表示。
“头部酱酒企业下沙加大,对行业而言释放出三个信号,行业自信、企业自信、品质自信。”北京卓鹏战略咨询机构董事长田卓鹏认为,未来酱酒是停滞发展还是继续高速发展,从头部酱酒企业的下沙力度便可见一。头部酱酒企业集体扩产,是行业发出的积极信号,说明头部酱酒企业对产业和酱酒的仍然充满信心。
田卓鹏表示,去年郎酒、国台含税销售额过百亿,金沙、珍酒也是四五十亿的酱酒企业,今年持续加大下沙是对自身高质量发展的自信。酱酒未来将朝着规模化发展,只有加强酿造、加大品质监控、加大正宗大曲坤沙酱酒的储备储存,才有未来。“头部酱酒企业加大下沙,是提高行业准人门槛、实现规模化发展的重要手段。”
“头部企业的酿酒产量远远低于销售量,此次扩产是基于自身产量和销量的判断。酱酒不同阶段的基本路径是价格战、品质战、规模战、品牌战、资本战。接下来随着头部酱酒企业产能的释放,市场或许又一轮价格战。”观峰智业集团首席战略顾问杨永华认为。
杨永华进一步分析,酱酒扩产和价格战会引发白酒竞争格局再次发生改变,酱酒价格战会进一步挤压浓香型市场。酱酒因价格战会分化为走品牌路线的企业,和走品质路线的企业两大阵营。品牌酱酒占据500元/瓶的主流价格带,持续挤压浓香500元以上价格带;品质阵营会在100-300发力,挤压浓香大众市场。
为此,杨永华建议:“中小企业要以销定产,确保现金流,同时注重品质才能不被淘汰。”
资深酱酒专家、贵州白酒企业商会周山荣表示,酱酒降温,对腰部及以下的小企业影响比较大,现在头部酱酒企业产能扩容,并初步完成品牌集群,以头部酱酒企业的扩产为代表,酱酒的下半场之争已经拉开帷幕。对酒商而言,随着5年后头部酱酒企业的产能释放,意味着酒商将更多选择头部酱酒企业,今后消费者以同样的价格,能买到品质更好的酱酒产品。
另有行业人士表示,未来头部酱酒企业的产能释放,意味着在品牌集中化背景下,中小酒企的生存空间将进一步被压缩。在此背景下,企业要么拥抱大产业资本,要么走小而美的精品酒庄路线。由此可见,在产业内部竞争加剧的情况下,酱酒企业的可选择面并不宽,头部企业扩能,正是加速中小企业沙汰的催化剂。(来源:酒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