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自五千年前,酒祖杜康因缘际会酿造出中国开天辟地“秫酒”,酒这种液体便在饮品界“傲视群雄”,可谓是“出道”的存在。几千年来,文史典籍、坊间大众,到处都是它的“粉丝”。
中国古代文人多爱饮酒,酒对于他们来说,就好像是创作灵感的催化剂。我们熟知的大诗人、大文豪,很多都是嗜酒如命之人。
苏轼就是一位非常爱酒以及懂酒的文人,一生中所创作的诗词很多都有和“酒”有关。
苏轼与杜康酒的结缘是在1060年,那年苏轼24岁,出任任河南府福昌县(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主簿。
意气风发的苏轼初尝便爱上了醇美的杜康酒,后更是与之结缘了数十年光阴。
可以说正是有了杜康酒的陪伴,才有了苏轼失意时的旷达心境,杜康酒始终陪伴在大文豪左右,苏轼的传世诗文中,应有一缕杜康酒香。
宋哲宗绍圣四年,苏东坡已经六十二岁,被贬谪到海南琼州为别驾。弟弟苏撤因受牵连也被贬谪到海南岛北岸的化州。路上,兄弟相遇,悲喜交集。两人以《止酒》酬唱相别。
和陶止酒
【宋】苏轼
时来与物逝,路穷非我止。
与子各意行,同落百蛮里。
萧然两别驾,各携一稚子。
子室有孟光,我室惟法喜。
相逢山谷间,一月同卧起。
茫茫海南北,粗亦足生理。
劝我师渊明,力薄且为已。
微痾坐杯勺,止酒则瘳矣。
望道虽未济,隐约见津涘。
从今东坡室,不立杜康祀。
苏轼仕途坎坷,不断遭遇挫折,一生跌宕起伏,但始终保持对生活的热爱。苏轼被贬后,弟弟苏辙因害怕其兄饮酒伤身,劝他戒酒,为他诵读《止酒》诗,苏轼害怕弟弟担心,写下“从今东坡室,不立杜康祀”。
从今东坡室,不立杜康祀”,表面看淡淡然然,但仔细品读却感到凄楚苍凉。这当是诗人的无奈:我从哪里来?神州深处,中原汴京啊!一生曾西来东去,北迁南徙,射密州虎,种西湖柳,羡黄州鱼,赏赤壁月的苏轼,至此要越岭过海,也许就要到终点了。
一生爱酒、善酒,一直把杜康作为神灵敬奉室内的诗人,此时,远离中原,栖身孤岛,杜康再也不会光顾了,酒神离我越来越远了,心情能不悲哀吗?
当然,苏轼也并未真正戒酒。全因其已达到爱酒而无瘾,饮酒少辄醉的精神境界。大概是太爱杜康酒了,在苏轼贬谪海南期间,异常怀念杜康酒的美味,还因无法喝到杜康酒,常常赋诗唱酬,颇感遗憾。
这里的酒淡的就像水一样,我经年也不会去尝一口。
海南有个古老的“扰龙裔”土著族,他们自己做一款名叫“英灵春”的酒,口碑很好,都说葡萄酒也比不上它。
我为啥不愿喝它,是因为忘不掉杜康啊!
兄弟啊,咱们还能喝到“杜康”的。“百年”之后,孩子们自然要来上坟祭奠,当他们摆上供品时,不会忘记他的老祖宗喜欢杜康,一定会在坟头洒上杜康老酒,这不是又喝到了吗?
苏轼对杜康情有独钟也是有因由的。
他一生曾五次到过中原的汝州。他的弟弟苏辙任汝州知州,曾带他多次游览汝州小峨眉山和温泉,温泉和杜康村东西呼应。
苏轼站立山巅,南瞰汝水如带,西望酒星闪烁,青山绿水,风景如画,便对弟弟说,将来一定来此隐居。苏轼死后,苏辙将他的灵柩由常州运往汝州埋葬。十一年后,苏辙也埋葬于此。后人又从四川找来其父苏洵的衣冠一同安葬,这便是驰名中外的“汝州三苏坟”。
汝州距离酒祖故里杜康村仅有数十里地的距离。难怪这位闻名中外的大诗人和“杜康”有这么的痴痴之情。
一杯浊酒下肚,恩怨往事烟消云散。
苏轼一路走来,尝尽了人情冷暖与生活苦涩。但他豁达开阔,大放大畅,“酒醒还醉醉还醒,一笑人间今古”,毫不在乎人生的苦难。
杜康酒,似已渗进东坡先生的生命里。他在酒中挥洒自己的喜怒哀乐,酿成了许多醉人的诗篇,似酒一般,随着时间的陈酿醇香不改,愈加迷人。
(来源:杜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