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童荡桨欹侧过,水鸡衔鱼来去飞。这里是阆中,中国春节文化之乡,中国四大古城之一;这里是阆中,山环水绕,布若棋局;这里是阆中,茅台1935携手《中国国家地理》寻道、向美的第三站。
4月24日,“茅台1935·寻道中国”“向美而行·共赴山河”科学探索行至四川阆中,继续沿着“胡焕庸线”解自然、人文之奥秘,寻一瓶美酒与一座城的美美与共之道。
▋ 山与山、水与水、时与时,茅台与阆中彼此交接
“阆中山川形势独特,山、水、城相衬相依融为一体,古城里的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选址‘天人合一’的完备典范,蕴育着中华文化礼仪的精华;茅台地理环境独特,酿酒工匠们顺应天时、遵从古法、崇尚自然,让每一瓶茅台1935,都蕴含浓郁的茅台历史内涵”,茅台集团副总经理崔程在致辞中表示,茅台与阆中有相同的文化脉络,演绎出不同的精彩,共同在川黔两地续写自然之美的奥妙。
茅台集团副总经理崔程致辞
两条江河——赤水河与嘉陵江,同为长江支流,前者围绕茅台镇,后者环抱阆中城,皆孕育一方水土,供养一方生灵。
现场“人文之美”篇章中,“落下闳”所言:“天地自然,循环往复。你我皆是莽莽中华大地上的问道之徒。”
两千多年前,阆中人落下闳将二十四节气编入《太初历》中,至此立春万物起始、清明万物皆显、小满籽粒较满、秋分暑热消散、立冬万物收藏、小寒天寒地冻……一年从头至尾,时间变化、自然循环得以明晰,启明智、助农时、福泽万世。
小麦熟、高粱收,端午制曲、重阳下沙,茅台1935酒顺天时而酿,借地利而扬,一年一个生产周期,天人共酿、恪守时节,其与二十四节气主要的关联便在于温度,茅台1935历经时间沉淀后的魅力底色由此而见。
山与山相连,水与水相亲,时与时共和,茅台与阆中从而彼此交接。
这一次,《中国国家地理》科考队沿蜀道而行,触探阆中的独特地理风貌。
《中国国家地理》科学考察总监刘洋发布阆中科考成果时介绍道:“阆中是一座美的城市。”
阆中美在何处?美在地理、生命、人文。
将西部高原与东部平原联系在一起的秦巴山地是我国南北方的分界线,也是北亚热带和暖温带的过渡地带、南北动植物交会与融合地带。从甘、陕的峻岭深峡之间横空出世的嘉陵江,经过几级台地的落差,一路盘曲宛转,形成百折千绕的曲流奇观和罕见的环形曲流群。阆中居于嘉陵江曲流形成的一个半岛式凸岸,三面环绕江水,得山川形胜之优。
地处秦巴之南、嘉陵江畔,阆中得以成为“丝盐之利,舟楫之便,可以通四方商贾”的巴蜀要冲,同时容纳多方之美,保护着多种生物各美其美。
阆中邻近的自然保护区是荒野区域的代表,《中国国家地理》科考队在此并用多种手段,得出“国宝”野生朱鹮的夜宿地分布及夜宿种群数量现状。
丰沛的自然环境孕育出奇彩的人文之美。阆中古城具有三千年建筑城史,保存着“唐宋格局、明清风貌”,被盛赞为“巴蜀古建筑的实物宝库”,此地至今流传的“巴象鼓舞”前身就是古代广义巴人所创的巫舞,是巴蜀文化的一块碎片。
山水相接,万物共生,人杰地灵——蜀道仿若神州大地的神来之笔。
▋ 塑造自身文化平台,茅台1935正延伸“破圈”吸引消费者
业内认为,多样的产品为消费者带来更多选择的同时,也使得品牌为自己谋求“独树一帜”之路更加困难。想在消费者心中获得更高的认可度,文化赋能必不可少,茅台1935深谙其道。
如今提到茅台1935,你能想到什么?品质、口感独特、高度的市场认可度与消费者青睐度……这些是茅台1935循历史而来,取匠心而作、向美好而生的先天优势。
如果你是持续关注茅台1935“前进之路”的“茅粉”或“酱粉”,你能发现,茅台1935一直在“前进”,在用“脚步”为自己写下更多的鲜明标签:茅台1935是有深厚文化、丰富内涵的,也是让消费者“遇喜、知喜、乐喜”的……每一个都直达人心、引起情感共鸣。
2023年从贵州茅台至云南腾冲,再到四川阆中,至今,“茅台1935·寻道中国”“向美而行·共赴山河”路程已近过半在“胡焕庸线”上,寻一处好地,赏一地自然之美,明一地人文之美,通过科学探索的方式将茅台1935的品牌价值、文化内涵与在地文化进行融合,从而集结成具有独特性、影响力、号召力的品牌之声,筑成茅台1935冲击“百亿级”大单品的发展强基。
岐黄传薪火,悬壶济苍生。阆中市拥有县级中医医药服务能力提升500强医院的国家三乙中医医院。贵州茅台集团与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共同设立的“茅台1935·国之大医”公益基金在活动现场向阆中市卫生健康局捐赠50万元,用于支持阆中市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为中医药文化根脉的延续助力。
有历史、有内容、有故事,茅台1935在确定消费圈层群体的背景下逐步塑造自身文化高墙,伴随“喜相逢”与“寻道中国”两大IP形成独属于自己的文化平台,并延伸至科考、中医等其他领域,“破圈”吸引消费者,持续提升品牌高度、加深品牌厚度。(来源:茅台时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