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科技创新作为茅台“五线发展道路”中的“白线”战略,已上升到茅台的战略层面,事关茅台发展的质量与成色。
2023年,茅台集团提出,科技创新就是与时间赛跑,要拿出“拼”的姿态,全力以赴推动茅台科技创新工作再上新台阶、再有新跨越。用科技创新赢得未来主动,以科技增能加速茅台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奋力朝着世界企业目标阔步前进!
科技驱动,“质”敬未来!3月21日,春分,茅台集团举办科技创新工作会和春分论坛。对茅台来说,这是在“大集团”战略下发出的科技创新强音,也是以科技创美,将“美”进行到底的重要实践。
随着茅台2023年在科技创新领域的战略规划出炉,这也意味着科技创新已成为茅台在“美时代”路上的又一强大引擎,让茅台不断实现,赢得未来竞争的主动权。
2022年春分,茅台集团时隔十年重启科技创新大会,打响了茅台“白线”发展的第1枪。
以科学传承美、以科技创新美是茅台过去一年科技创新工作的主题。酒业家从茅台集团2023年度科技创新工作会上获悉,2022年,茅台集团研发投入同比增长161%。投入之下,茅台在科技创新领域的成果斐然。
茅台集团2023年度科技创新工作报告指出:2022年,茅台科学与技术研究院揭牌成立,全年围绕7大领域有序开展科研项目203个,同比增长70.94%,引进先进技术28项,成果转化率达到44%。经过2022年的发展,茅台科技创新的综合实力明显提升,科技创新的广度和深度持续增强。集中体现在科技创新体系得到完善,科技成功转化日益显著,创新平台建设实现多点突破,数字化综合实力不断提高。
酒业家获悉,2022年,茅台的科技创新工作主要集中在科技增能和数字赋能两个方面。在这两大维度上,科技创新极大激发了传统产业的新活力,也加速了茅台的数字化转型。
在“科技能增”上,2022年,茅台在酿造环境、原料、微生物、工艺与装备、风味与安全等方面的科研攻坚取得了新成果,形成了以良种优选为核心、良法配套为手段、良土良态为基础的“四良”研究体系;持续深化“五大关键核心技术体系”,强化核心竞争力。同时,科学构建中国白酒五维品质表达技术体系,助推行业发展。
在“数字”赋能方面,2022年,茅台通过科技创新持续加强数字底座支撑能力,增强数字化赋能业务发展能力,增强数字化业务创新能力,尤其是关于i茅台、巽风数字世界和智慧茅台等方面。
据茅台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丁雄军介绍,i茅台数字营销平台,开创了行业S2B、S2C、S2B2C的全渠道数字化营销新模式,巽风则是开启数字革命,再造数字空间的关键。其中i茅台累计注册用户累计3721万人,平均日活496万人,巽风注册用户已近300万。
值得注意的是,在创新驱动的引导下,茅台也在不断完善和增强人才队伍,通过实施人才建设“四项计划”和“四项工程”,打造科技创新人才高地,引进了包括院士、中酒协高级工程师等在内的60名高层次人才,并设立“谷雨人才日”和“秋分工匠日”,进一步营造了良好的科研创新人才发展环境和氛围。
大力度、大投入的科技创新,为茅台也带来了极为重要的实际意义,除了科研成果的转化以外,更为重要的是,使得茅台探寻并找到和掌握了茅台酒的生产、酿造背后的科学密码。
正如丁雄军在去年的科技创新工作会上所说:知其然,以科学发现茅台酒的美,知其所以然,以科学阐述茅台酒美的密码,知何由以知其所以然,以科学追求更美的茅台酒和更美好的生活。
而值得注意的是,纵观茅台2022年的科技创新工作来看,其围绕的一个主线是:从上游供应链到生产全过程再到产品出厂面向消费者的一个全链路闭环,茅台用科技创新和研究搞清楚、弄明白了“四良”、“五大关键核心技术体系”和五维品质表达技术体系。
“循道致远,坚守茅台科技创新的平衡美学。”茅台的创新,并非是全盘改变,也并非是摒弃传统,而在传统与现代、传承与创新之中找到平衡点。这也是茅台选择在春分之日举办科技创新工作会的一大原因。
事实上,茅台作为一家以传统酿造为主的企业,关于未来几十年来要传承什么、创新什么,哪些不能变、哪些可以变的争议从未停止。
丁雄军也认为,茅台的科技创新工作要实现高质量发展,要回答好三个问题。即“传承”与“创新”的历史之辩,“传统”与“现代”的时代之问,“变”与“不变”的茅台之解。
对于这三个问题的答案,丁雄军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但在丁雄军的发言主题中,“让传承越来越传统,让创新越来越现代”一句话已经回答了所有问题。可以理解成:对于茅台这家传统酿造为主的企业来说,在“大科学时代”,既要传承和不变,又要创新与变化。茅台,既是传统的,又是现代的。
“传统是茅台的魅力,现代是茅台的活力,我们要让传承越来越传统,让创新越来越现代。”丁雄军说道,如果不承认是传统企业,就是忘记了根和源,如果不成为现代化企业,就会被时代所抛弃。
在回归传统企业的角度上,茅台需要传承,也需要坚守,前提和标准就是茅台酒的品质,要让“茅台酒永不变味”,品质只能稳定和提升,不能下降。在这样的逻辑之下,茅台也明确了什么是不能变的,什么是需要传承的。
丁雄军认为能够传承的有两类,其中一类是客观上无法改变的,如茅台的历史故事、文化遗产,有着专属于某个历史时期的印记和符号,不会随时间发展而改变,这种必须做好传承和发扬。而茅台能够和需要传承的有两种,即物质的和非物质的。
首先是物质的层面。丁雄军强调,所有决定茅台酒品质的物质因素,茅台都必须传承。包括严苛的用料、严格的器物和稳定的微生物。
用料上必须坚持使用优质中弱筋有机小麦;坚持使用本地有机糯高梁;坚持使用赤水河水作为酿造用水;坚持使用具有辅料作用的谷壳、稻草。器物上要坚持用陶坛购存基酒;坚持用乳玻瓶包装成品;坚持用紫红泥作为发酵密封材料;坚持用窖条石作为发酵窖池主体材料。微生物方面要确保种类多样;确保结构稳定;确保代谢活力。
其次是非物质层面。这一类主要包括茅台酒酿造工艺当中必须遵循的道和理。包括了时间、气候、温度和结构。
时间上要坚持6个月大曲贮存,坚持一年一个制酒生产周期,坚持基酒三年动态贮存,这是“时间之则”;气候上追求茅台酒工艺体系与二十四节气的高度对应关系,这是“气候之律”;温度上要传承茅台酒酿造的“三高工艺”,即高温制曲、高温堆积发酵、高温馏酒,这是“温度之法”;结构上坚持通过勾兑,确保茅台酒风味物质比例协调,基酒之间、香气之间、香味之间平衡自然,这是“结构之美”。
从丁雄军所说的三类可传承的物质和四类可传承的非物质来看,可以理解成这是在茅台发展新时期对于酿造工艺和传统坚守与传承的全新价值观,而这种价值观的初心仍是品质。
“要让传承的越来越传统,离不开科学研究的加持。”丁雄军说,让茅台变得越来越“传统”,越来越富有魅力。但传承的背后不是凭空捏造,而是基于对茅台传承与传统的科学发现和科学认识,只有用科学的方法去解析,探明当中的机理,传统才会不走样,茅台酒才能不变味。
所以,茅台科技创新的一面,是坚守与传承,让传统的更传统,用科学酿造品质之美。
关于传承与创新,丁雄军所认为的另一类可以传承的是历史传承下来但可以人为改变的,比如酿造工艺、工具、环境等。
“但凡自然因素作用于品质的,茅台就必须传承,但凡人力因素不影响品质的,茅台就可以创新。”丁雄军说道。
所以,在坚守传统与不变的基础上,创新是茅台发展的另一条阳关大道。正如丁雄军所说:“让创新的越来越现代,离不开科技创新的赋能。”
对于茅台来说,需要传承的已经很明确了,那么需要创新的,又有哪些?丁雄军认为,包括基础理论创新和技术应用创新两大方面,也就是科学传承美和科技创新美。
首先是基础理论的创新,即“科学传承美”,通过科学方法进一步发现和认识茅合酒的美。包括物质科学、生物科学、环境科学和生命科学等四大领域。
在物质科学上,包括茅台酒成分组成研究和茅台酒风味物质变化研究;在水生物科学上,包括茅台酒酿造微生物多样性、稳定性和代谢复杂性研究和茅台酒酿造原料品质影响研究;在环境科学上,从水、土、气、林四个方面,开展区域环境生态功能及不同环境要素的交互机制研究;在生命科学上,包括了“医”“养”“食”等三个方面健康领域的探索。
其次是技术应用的创新,即“科技创新美”,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提升茅台现代化水平。包括技术方法创新、设备设施创新、绿色技术创新、数字应用创新和产品研发创新等五个方面。
在技术方法上,包括原料种植、生产工艺;在设备设施上,包括了人工操作的机械化、产线的智能化和设备工具的创新;在绿色技术上,包括了生态评估、环境治理、绿色应用;在数字应用上,包括产业的数字化、园区的智慧化和管理的信息化;而在产品研发上,包括食品创新、材料创新和数字产品创新。
从丁雄军所列举的这些茅台可以且需要并正在进行的科技创新中,我们可以发现,这些是可以推动茅台加速建设现代化大型企业的必要和所需。不管是技术方法创新、设备设施创新、绿色技术创新,还是数字应用创新和产品研发创新,都是茅台实现从一家传统酿造企业迈向拥有现代化技术、现代化管理和现代化运行体系的重要支撑。
无论是i茅台、巽风数字世界、茅台冰淇淋,还是智慧茅台、绿色茅台建设,都刷新了行业和社会对茅台企业的认知,让“创新”和“现代”等词汇成为茅台新的形象标签,而这背后,正是茅台对现代科学技术的大胆结合,对科技创新的不懈追求。
所以,可以这样理解,茅台科技创新的另一面,就是通过不断的创新,并将创新与研究成果实现转化,作用在茅台的生产和经营之中,作用于茅台的发展之中,用科技的力量,推动茅台加速驶向“现代化企业”。
“世界已经进入大科学时代”。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茅台选择“白线”战略赛道,布局并加码科技创新,也足以表明,茅台渴望科技创新,茅台需要科技创新,茅台也必须进行科技创新。
因为,科技创新,是茅台从当下走向未来,从成功走向辉煌的必经之路。
在这场茅台年度的科技创新盛会上,关于对2023年科技创新工作的部署,酒业家发现,一方面是在2022年加码的基础上再次加码;二是科技创新的主体范围也从茅台酒股份公司扩大到了茅台集团整体。这两个方面,可以说是茅台打造科技创新引擎的重大信号。
茅台科技创新工作报告指出,2023年,茅台科技创新工作包括三大板块和方向,一是深化创新链内涵,赋能产业链发展;二是聚力数字化转型,现代化发展;三是坚持“一盘棋”思路,持续完善集团创新体系建设。
具体而言,在产业链方面,依旧是围绕供应链、生产过程和消费端,通过科技创新做好原料,推进五大技术体系研究和深化五维品质表达技术体系;在数字化方面,将继续夯实数字底座,拓展数字应用的深度和广度,并完善数字化治理体系;在集团层面,将把茅台科技创新成果向全集团推广,并通过技术、顶层设计、平台以及人才等方面带动全集团层面的科技创新。
对于2023年的科技创新工作,丁雄军提出了“三驾马车”,即重点聚焦平台、项目和人才三个关键,推动“三化三打造”。一是平台化,打造高层次的科创平台集群;二是项目化,打造高水平的科创项目成果;三是化,打造高素质的科创人才队伍。
酒业家了解到,对于2023年加大科技创新工作的投入和力度,茅台选择了项目为中轴。丁雄军说:“项目是载体,没有项目就没有平台,也就没有人才。”所以在2023年,茅台集团将推进科技创新的项目达到了304项,其中新立启动的项目达到115项。与2022年203个和59个项目,这两项指标都实现了巨幅提升,这也将极大地考验茅台集团的科技创新工作能力。
在确定了项目的情况下,茅台也在加码平台建设和人才建设。丁雄军也提出,围绕人才“引、育、用、留”,在“引”人才上,要不拘一格;在“育”人才上,要广搭平台;在“用”人才上,要分类施策;在“留”人才上,要实实在在。
此外,为了实现科技创新工作的大踏步前进和取得高水平成果,2023年,茅台的科技创新工作不仅要举全集团之力,还提出了要聚合全链之力,借助上下游相关方的能力加持,铸牢科技创新“共同体”;要善借外部之力,通过与院所、高校、协会和专家的帮助,扩大科技创新“生态圈”。
而更为重要的是,2023年,是茅台集团的“棋心拼搏年”,大集团一盘棋,产业链一条心的协同发展。所以,在科技创新方面,也能明显的感觉到茅台的科技创新工作重心正在从股份公司层面向集团层面转移,这也是用科技创新助力“大集团一盘棋”战略的集中体现。
丁雄军表示,要大举集团之力,下好科技创新“一盘棋”。集团要统筹内外资源,加大对子公司科技创新工作的全支持,助力子公司科技创新能力快速提升。子公司也要利用集团资源优势,聚力所在领域的科技创新,合作开展课题攻关,全域推动茅台科技创新能力提升。
除此之外,丁雄军还分别部署了包括露酒业公司、生态农业公司、葡萄酒公司、红缨子公司、茅台医院、茅台学院、循环产投公司等各个子公司在2023年的科技创新工作重点。
这也足以说明,科技创新是一股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而茅台“大集团”战略目标的实现,也需要科技创新力量的成就。
本月底,预计贵州茅台将发布2022年年报,而根据去年年底发布的业绩预告显示,茅台将实现超过16%的营收增速,以及接近20%的净利润增速,上演超级大象再起舞。
从发展的规模而论,茅台早已是中国白酒的龙头,并一骑绝尘的走在规模路上。而茅台之所以是茅台,便是在于茅台永不止步,永不满足,永不停下进取的步伐。
过去两年,行业又惊喜的看到了重回高增速赛道的茅台,而在这高增速的背后,是茅台再次实现了“自我革命”,开创“美时代”,出台文化战略,提升文化的重要性,挖掘文化内涵,并走上“五线发展道路”,深度践行“五合营销法”和“五匠质量观”,以及“大集团”协同发展之路。
由此,茅台在奋力朝着世界企业目标迈进的过程中,已经实现了从品牌到品质,从文化到营销的全维度。而科技创新作为发展的必经之路,茅台也是率先布局,率先加码,走出了一条独特且卓有成效的科技创新之路,继续形成强势。
2023年,茅台向美而行,将美进行到底,科技创新,也是茅台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正如丁雄军所说:“‘美时代’的茅台科技创新之路就是要坚持科学传承美、科技创新美,让传承的越来越传统,让创新的越来越现代,在变与不变中追求平衡之美,这是茅台的科技创新之路,也是茅台的科技创新美学。”(来源:酒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