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宣德楼国宴上,觥筹交错,杯中正是宝丰美酒。
千年酒脉,生生不息。宝丰酒自仪狄造酒肇始,历经唐宋鼎盛,至明清绵延不绝。当我们揭开大宋王朝的繁华画卷,宝丰酒的身影早已融入汴京御宴的琼浆玉液,更以“汝州美酒”之名载入史册,续写着四朝贡酒的传奇篇章。
大宋贡酒:宋代典籍中的盛世印记
《东京梦华录》载:“至宣德楼大宴,用酒皆上贡白酒,以广盈百人之饮。又取汝、陈、许三郡佳酿,以备诸大臣举觞。”这段文字生动再现了北宋汴京宫廷盛宴的盛况:汝、陈、许三地名酒汇聚宫廷,供宣德楼国宴,大臣们举杯享用,足见其尊贵地位。宝丰时属汝州管辖,且在汝州内酿酒为繁盛,因此这其中的汝州佳酿指的大多为宝丰县所产美酒。
北宋官修典籍《宋会要辑稿》更明确记载:“汝州岁贡美酒十坛,供内宴饮用。诏赐有功将士,皆赏以河南佳酿。”此时宝丰酒以双重身份闪耀于世——既是御宴琼浆,又是朝廷封赏功臣的殊荣,其品质得到宋代皇家认定。
理学监酒:程颢执掌的酿造革新
北宋熙宁年间(1068-1077年),宋神宗为强化酒税管理,将酒务纳入专卖体系。汝州作为北方酒业重镇,设置了十处官办酒务,据宝丰县志记载,其中七处都集中于宝丰境内。彼时宝丰县境内呈现出“千村飘香,万家立灶”的繁荣景象。
为整顿如此庞大的酿酒体系,宋神宗钦派大理学家程颢到宝丰商酒务监酒。这位以“识仁定论”影响后世的思想家,在监酒任上展现惊人实务才能——他在监酒时将理学的精髓运用于酿酒中,并总结为“选料、制曲、蒸粮、摊晾、入缸、蒸馏”六大步骤,创立了“程氏酿酒法”,不仅留下了“酒务春风”的佳话,也奠定了宝丰酒传统酿造技艺国家 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础。
宝货兴发:御赐县名的盛世华章
“宝丰”之名的由来,同样起源于宋代,承载着大宋王朝对这片土地的至高赞誉。北宋宣和二年(1120年),宋徽宗因汝州龙兴县“宝货兴发,物宝源丰”(《宝丰县志》),特敕改县名为“宝丰”。八字诏令中,“宝货兴发”彰显当地瓷铁矿产丰饶、商贸流通兴盛;“物宝源丰”则直指宝丰酒作为贡酒的核心地位——酿酒所需的甘泉、粮谷、技艺在此地浑然天成。这一赐名既是皇家对物产富庶的认证,更是对酿酒文明的加冕。
千年流转,当我们轻嗅宝丰酒的清香,仿佛能穿越时空看见汴京御宴的烛影摇红,听见樊楼酒肆的觥筹交错,触摸到理学大家手下的汝瓷酒盏。从《东京梦华录》的宫廷记载到《宋会要辑稿》的贡酒制度,从士大夫的诗文唱和到将士们的庆功酒坛,宝丰酒早已超越物质本身,成为解码宋代文明的一把文化密钥。这缕穿越时空的酒香,至今仍在诉说着华夏文明醇厚的篇章。(来源:宝丰酒)